信息资讯网

信息资讯网
分享互联网信息

36万元人均GDP从何而来?答案藏于这场科产“融合实验”

更新时间:2025-11-20 15:55点击:

(原标题:36万元人均GDP从何而来?答案藏于这场科产“融合实验”)

在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长三角腹地,一场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实验正在悄悄推进。无锡高新区,以不足全市二十分之一的土地,创造了人均GDP超过36万元、位居江苏省县市区首位的经济绩效,其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崛起,挑战着传统依赖要素投入的增长逻辑。

这场实验的核心,在于以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构,打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无形壁垒。通过机构合并、生态重塑与“双高协同”,该区致力于将实验室的技术势能,高效转化为生产线上的发展动能,为区域经济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无限可能提供了关键路径。

破壁:一场指向体制核心的改革

自1992年获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,无锡高新区以不足无锡市二十分之一的面积、不到十分之一的常住人口,创造了无锡市近六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。

进入新发展阶段,日益增长的创新需求对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的适配要求。尤其是在集成电路、物联网等高新区主导产业领域,技术迭代快、生态协同性高,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更为迫切。

过去科技局管源头创新,工信局抓产业落地,部门职能各有侧重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。在具体工作中,高校的先进技术因缺乏中试平台和市场对接,容易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;同时,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遇到的技术瓶颈,向科研端的反馈和传导机制也不够顺畅。

以机构整合为抓手,着力凝聚科产融合新合力,经江苏省、无锡市批复同意,今年7月12日,无锡高新区率先将原区科技局和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整合为“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”(以下简称“科工局”),并整合原两部门下属事业单位,设立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中心”,构建起协同高效的科产融合工作体系。

此举并非简单的部门合并,而是一次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职能重构。新的科工局统一负责从项目遴选、平台建设到资金配置的全流程,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政策碎片化、资源分散的问题。

立新:构建科产融合的生态系统

体制障碍破除后,创新生态构建措施随之展开。

在攻坚机制上,科工局推出“钱伟长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”,以“揭榜挂帅”直面硬科技难题。该计划围绕14个重点产业方向发布2025年度申报指南,目标五年内培育5家旗舰型领军企业和50家硬科技企业。目前已征集项目建议书127份,其中“半导体光刻机关键子系统”等3个项目进入最终论证阶段。

在平台建设上,科工局围绕“6+2+X”重点产业领域,统筹布局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载体,累计建设各类创新平台50家。特别是在集成电路领域,建成无锡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,系统打造覆盖技术预研到商业化落地的全周期创新创业生态。

其中无锡半导体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创新中心采用“创新中心+股权投资基金+专业园区”的新型功能平台,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、产业带动强的科技创新项目。创新中心于2024年9月揭牌启动,分两期建设,一期建设作为启动区于2025年4月投入使用,目前已有尚鼎芯源、氟芯半导体和热传道等10家企业入驻;二期建设计划购地,打造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的专业园区,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投资。

上一篇:中国央行今日开展195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下一篇:没有了

推荐文章

官方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