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资讯网

信息资讯网
分享互联网信息

居民财富配置转型:解锁消费增长与产业创新路径

更新时间:2025-11-20 16:17点击:

(原标题:居民财富配置转型:解锁消费增长与产业创新路径)

李振华、谢专/文

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指出:“居民消费率要明显提高,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”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”。

提高居民消费和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,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,资金供给侧则离不开家庭财富配置结构的转变。居民要想增加财产性收入,实现财富保值增值,也需要增加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。

消费疲软:财产性收入增速走低的映射

居民消费增速下行与财产性收入增速走低有一定关系。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月至9月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下行,9月份仅增长3%,这说明消费仍承压。

居民消费增速下行有多方面原因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财产性收入受到冲击。2021年到2024年,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速从10.2%下降至2.2%,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1.7%。需要注意的是,统计涵义的财产性收入指房租、利息、股息和分红等收入,不包括股票、基金和房产价格涨跌带来的财富变化。

居民财富净值的变化会对消费产生更显著的冲击。2022年至2024年8月底,股票市场总体低迷,沪深300指数下跌了33%;期间房价也呈下行趋势,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下跌13.5%。

简单估算,从2022年至2024年8月,股票(含A股、港股和中概股)下跌带来居民10万亿元左右的财富变化,房产价值下跌同样达到50—60万亿元的规模,人均财富净值下降达到4到5万元左右。居民财富净值的剧烈变化给消费施加了下行压力,由于房价未企稳,这种压力仍在。

财产性收入与财富结构困境

跨国比较看,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处于较高水平。

从收入流看,2025年前三季度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为8.1%。这一比例低于美国(20%),当然中美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。

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高于日本(3%—4%)、德国(5%—7%)和英国(6%—8%)。中国高于日本和欧洲国家的重要原因是,这些国家过去十多年利率水平处于低位,直接拉低了利息收入。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,叠加老龄化和债务较高等因素,过去几年利率水平呈下行趋势,这也是近两年财产性收入增速走低的一个原因。

在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中,股息收入占比有提升空间。相关数据可推断我国居民的股息收入在收入中占比低于4%,显著低于美国(8%),有提升空间。美国股息收入占比提升也经历了一个过程,1950—1989年期间长期在4%左右,之后稳步增加。

居民财产性收入结构是财富结构的映射,房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占主导地位。相关机构估算2023年中国住房总价值在400万至450万亿元,在居民总资产中占比约为60%。我国居民的房产占比显著高于美国(25%)、日本(36%)、英国(35%),与德国居民的房产占比(60%左右)相当。

持续的商品房建设和房价上涨给国民创造了巨额财富,为居民财富保值、增值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值得指出的是,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阶段,财富效应是硬币的一面,分配效应是另一面,房价快速上涨也带来了居民的财富与负债分布的不均匀。

在新形势下,以房产为主配置结构将会给居民财富和消费带来较大挑战。

一是短期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。自2021年高点起,统计局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价格高位回落20%。更关键在于,这种房产价值缩水的冲击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不同。对于过去5到8年买房的人来说,房产净值下降,家庭杠杆率被动上升,进而导致家庭不得不改变消费、储蓄行为加以应对,也影响消费增速。

二是中长期保值增值功能的下降。一方面,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,房产需求持续下降,存量房屋供应与待售库存较大。与此同时,随着经济体量增加、改革进入深水区,经济增长难度更大。另一方面,我国商品房的估值水平偏高,市场租金收益率仅1.5%—2%左右。这些因素使得房产的中长期预期收益率不高,保值增值功能显著下降。

在房产之外,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面临的挑战是:以存款等低风险资产为主,股票和基金等风险资产占比不到两成,不利于持续获得财产性收入。

我们对居民部门持有的金融资产结构做了估计,截至2025年6月,我国居民部门本外币存款规模为163万亿元,在金融资产中占比近60%;存款再加上储蓄国债、理财产品、货币基金、保险准备金和公积金余额,低风险金融资产合计占比达到83%;居民部门持有的股票、基金(股票型、混合型、QDII和债券型)及信托资产等高风险金融资产合计占比为17%。

上一篇:AI费控,在降本名义下算经济账 下一篇:没有了

推荐文章

官方微信公众号